年龄:17
性别:女
地区:山西-晋中
学习态度:学习中等,想去去不了
休学情况:办休学
异常行为:沉迷手机、黑白颠倒、自伤自残
亲子关系:父女关系较差很少沟通,母女关系尚可,沟通不多
医院诊断:中度焦虑
父母职业:老师、公务员
夫妻关系:经常争吵,家庭氛围状态沉闷压抑
----
17岁女孩因中度焦虑休学一年,沉迷手机、作息混乱、有自伤行为,与父亲关系疏远,常因学业压力和家庭矛盾情绪崩溃。
父亲习惯逃避家庭责任,对孩子缺乏耐心,常因小事发火;母亲虽关心孩子,但常抱怨丈夫,无形中将压力传递给孩子。夫妻频繁争吵,总以“纠错”方式教育孩子,忽视情感支持。
三年级前主要由奶奶照顾,要什么给什么,连端饭都不用自己动手,导致孩子自理能力较弱。
初中上网课时开始沉迷手机,顶撞父母,但心里话仍愿意和妈妈说,比如讨论对男生的好感。
初二时因老师体罚和偏袒其他学生,孩子自尊心受挫,变得抗拒学校。
初三中考前两个月不愿上学,诊断为中度焦虑后拒绝吃药,父母只能妥协。
高一住校期间因焦虑撞墙自残,父母最终同意回家,但孩子彻底休学一年多,期间黑白颠倒、点外卖,爷爷偷偷给零花钱。
今年重返高一后,因考试作弊被抓、换老师、学业压力大等问题,再次拒绝上学,最近一次情绪崩溃时摔东西,拒绝与父母沟通。
经过约两周的指导后,孩子能主动整理房间和清洗自己的衣物,偶尔会隔着房门和妈妈聊几句当天的见闻。
一个月左右时,孩子主动和妈妈提出"每天下楼散步半小时",开始用便签纸记录自己的作息时间,当妈妈试探性提起复学时,孩子没有激烈抗拒,而是小声说了句"等我下学期开学再说"。
经过两个月指导,孩子第一次主动走进父母卧室,用手机备忘录展示了自制的"一周学习计划表",里面详细标注了每天上午学习三小时、下午运动一小时的内容。面对难题学不会的时候,孩子虽然还是会紧张得抠手指,但已经能深呼吸后说"我慢慢做,能做多少是多少"。
两个半月后,孩子带着整理好的书包重新走进学校,每天坚持完成在校学习。最让家长欣慰的是,孩子手腕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疤痕,最近两个月再没添过新的,晚上能关灯安静躺在床上听音乐入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