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编发:吉易和2025/2/27 9:48:31

指导前,孩子检查出情绪障碍,休学一年,在家黑白颠倒玩手机,吃饭不规律,对妈妈很烦,不想沟通。这个学期又请了两个月的假,学校对她施加了压力,面临退学的风险,情况紧急。

 

孩子家庭情况比较复杂,孩子妈妈年轻时候谈的男朋友,怀的孩子,后来没有结婚,孩子妈妈不顾家人反对把孩子生了下来,所以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比较高。


在孩子1岁的时候,孩子妈妈跟现在的老公结婚,后来孩子也知道了,爸爸不是自己的亲生爸爸。虽然是后爸,但爸爸并没有可以区别对待,只是性格问题,情商低,不会表达,跟女儿争吵比较多,发生过很多争吵和对峙事件。爸爸对女儿也很关心,但也会强硬禁止她玩手机,导致家庭矛盾加剧。


小儿子性格内向,学习成绩逐渐下滑,由于女儿的问题,妈妈对儿子的管教变得宽松,导致女儿觉得妈妈偏心。


女儿曾表示,能够考上高中是为了妈妈而努力。


小时候由姥姥姥爷照顾,六年级后主要由妈妈带,但是在住校,妈妈对她的关心有所减弱。孩子非常渴望妈妈的关注,在学校发生的事都要跟妈妈说,但妈妈多次认为她的烦恼是小事。


高一时候,孩子想当班长,有个同学,也想当班长,还经常说孩子,你是最丑的女人,孩子跟妈妈说,妈妈也没有共情理解孩子,后来一段时间,孩子就哭,很难接受,不去上学。妈妈还把孩子骂了一顿,孩子就认为妈妈不爱他,不在乎他。


在军训期间,孩子不愿意参加,最终因情绪失控被老师带回,诊断为中度抑郁。尽管妈妈希望她回学校,但孩子始终无法坚持,最终选择休学。


今年9月份,孩子重读高一,去学校情绪就不稳定,出现了手抖、头晕等躯体化症状,并频繁呕吐。去医院看了后,吃了药,坚持上了一个半月,后来说打死都不去学校,就一直在请假。


最近两个星期,孩子的状态持续恶化,沉迷于游戏,作息颠倒,饮食不规律,与妈妈的交流变得不耐烦。

 

经过10天的指导,老师通过隐形介入,孩子打开了心扉,跟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同时老师帮助家长写了跟孩子的沟通信,孩子开始愿意向妈妈吐露心声,给妈妈说了一些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

经过20天的指导,孩子状态变得非常好了,孩子也愿意返校了,在返校之后,还参加了学校的考试,考试成绩也很不错。


经过1个月的指导,孩子已经完全能够接受学校的环境,而且对于落下的课也不纠结,能够正常的跟着学校的节表走,现在状态很稳定。

 

 

 

条回答
登录查看答案并留言
    直播推荐
   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